走出有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时间:2011-08-16 A+   A- 举报

新华日报评论员

鱼米之乡今犹在,“三农”发展谋跨越。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六个注重”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

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期望江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央要求,切合江苏实际,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力争到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对“两个率先”赋予了新内涵,确立了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的“五个更”的新标准,对实施“八项工程”之一的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和削弱。江苏既是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自然条件优越,科技基础雄厚,农业集约水平高,工业反哺实力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当前,我省不失时机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全省7800万人的吃饭问题、900万务农劳动力的增收问题,直接关系到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直接关系到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

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农村经济体制,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知识培训农民,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把江苏打造成为全国优质粮油产业强省、高效设施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流通强省、农业科技创新强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只有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才能使农业现代化工程成为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只有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充分发挥江苏自然条件优越、科技基础雄厚、集约经营水平高、工业反哺实力强的独特优势,才能奋力开创江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江苏的“三农”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目标在前,责任在肩;重在执行,贵在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制定了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明确了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时序进度,这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导向。我们要从“两个率先”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把握好时序进度,采取真招实着,投入真金白银,做到真抓实干,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每年都有明显进展,五年实现重大突破,十年取得辉煌成果。

让我们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咬定目标、扎实工作,全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书写更加精彩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