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离不开转变和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新阶段,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决不能再重复“处处冒烟,村村办厂”的老路子,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本村特点的发展路子。
纵观我市多个新农村示范村的发展历程,无不都是找准了一条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路子。去年,吕四港镇海晏村实现贸、工、弄、渔总产值8.5亿元,人均收入达1.3万元,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应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农业领域,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实体,利用现有的仓库、场地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储运、配送、物流等服务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统一经营的优势和作用。在非农产业领域,要以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和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在确保基本农田红线不变的前提下,盘活农民宅基地和其他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二、三产业。政府在土地使用、项目导入、税收规费征收等方面,要实行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快整理和盘活原规划为工业园区的建设用地,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开发建设。
当然,在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还须加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力度。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村级微观层面的覆盖面,特别是公共财政对村级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实现城乡公共事业经费的均等化,使村级集体资产收益与村级组织基本运行经费相分离。此外,还要通过产业扶持、金融扶持、智力扶持、人才扶持、科技扶持、市场扶持等多种手段,从单纯“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 程 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