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管子井里的大文章
时间:2011-02-28 A+   A- 举报

去年,汇龙镇共有15个城郊村获评“江苏省卫生村”称号,其中一大亮点是千家万户用上了卫生厕所。在该镇顺利破解改厕难问题的过程中,“管子井”立下大功。

话说政府提供补助的农村改厕,是为民办实事之举,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其中最大障碍即卫生厕所需要水冲,而冲水所需的管道铺设费和水费又不在政府补助之列。于是,莫说接装自来水管需要一笔资金,光是不菲的水费就让不少勤俭惯了的农家缩了手脚。有农户调侃,提着水桶上卫生厕所,那真叫活受罪。因此,几年下来,改厕工程在一些镇村遭受重重阻力,工程推进反反复复,引得农民不以为然,干部疲乏不堪。

面对改厕困境,汇龙镇想出奇招,在改厕的同时为农户配套打一口小型管子井。打一口管子井只需花费200来元,镇村两级承受得起,管子井水源为地表水,无需成本,管子井一旦建成,轻压几下即可出水冲净厕所。该镇农村改厕如此“画蛇添足”,立即受到农户热烈欢迎和一致叫好,改厕由此在农村推行得顺风顺水。广大群众纷纷称赞政府想得周到,实事办到百姓心坎。

记者由此感叹,汇龙镇一只管子井不仅成全了改厕好事,而且同时提升了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由此说开去,这些年,政府兴办的少数实事工程在某些镇村的推广也并不如意。这固然与部分群众陈旧的思想观念有关,但“最后一公里”现象的存在才是工程顺利推进的最大阻力。可见,为民办实事,各级干部要切实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这样才能将实事工程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但愿汇龙镇给卫生厕所“配”管子井的做法能推而广之,并给其它实事工程以有益的借鉴和启发,别再让“最后一公里”成为“吃力不讨好”的绊脚石。         ■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