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来,提及企业用工,几乎处处都是一个“荒”字。
民工荒,成因多多,如外贸出口复苏、内地经济增长、二代农民工数量减少等。据说,仅一个上海市,光餐饮业就缺口300万人。
招工难,是否意味着应招尽招?非也。无论城市乡村,找不到工作的人仍还比比皆是。并非企业要求高,而是很多人或是不愿去当工人,或是不具备一线操作工的技术本领。于是,就出现了大学生薪水低于农民工,却依旧争抢管理岗位;年轻人宁可进城当文员、营业员、学徒工,却不肯进厂当工人等种种怪现象。
民工荒背后的怪现象发人深思,令人担忧。一忧劳动最光荣传统被淡化。长此以往,一线工人不足必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二忧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生太多,一线技术工人太少。三忧劳动技能培训滞后。职业教育在基础教育中仍处于弱势地位,相关培训与现实需求相去甚远。四忧就业渠道不畅。基层政府缺少专门发布就业信息、用工需求、技能走向的权威机构,各种虚假信息、骗子公司乘虚而入,误导百姓,坑害群众,也让一些农民工在就业时找不着北。
民工荒折射出的种种问题,应该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不然,民工荒会“慌”了更多人的手脚,直至会伤及经济社会发展。在此,有一句老话勉励农民工及其他们的新生代:“创业凭本事,技多不压身。” ■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