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先进制造业 构筑产业新高地
时间:2010-07-28 A+   A- 举报

以加快发展以创新型经济为核心的第三次发展转型,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我们必须以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为方向,进一步把主导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传统产业做精,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的综合水平。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电动工具产业重点培育骨干企业,推进品牌经营,加快科技创新,完善营销体系,加速集群发展;精密机械产业重点发展阀门、液压润滑设备、油泵、环保机械、测功器、家用电器等产品群;医药与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化学新药、现代中药、非处方药、医用材料、基础化工、合成新材料等产品群;纺织产业重点发展品牌服装、高附加值纺织品,形成纤维、纺纱、织造、印染、服装、家纺、产业用布综合配套产业链。

二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集聚生产要素,增强自主创新,把握主攻方向,尽快形成电子信息、船舶与重大装备、电力能源、临港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基本形成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消耗低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体系。船舶及重大装备产业重点推进中远船务、联合重工、向海重工等一批已投产项目的达产,加快宏华海洋油气装备、蓝岛海工等一批在建在手项目的进程,大力发展海工和船舶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手机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通信产业体系;临港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现代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实现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终端消费的全程清洁化生产。

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整合。要充分发挥我市基础产业优势、沿江沿海资源优势和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基础功能配套,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通网等产业,不断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形成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市发改委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