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论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本报评论员
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奋力谱写勇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新篇章,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取向和清晰的工作思路。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不灭的灯。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如大海中迷失了航向的船舶,随波逐流,飘泊不定,永远无法抵达希望的港湾。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启东城市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进入长三角先进城市行列,建成“省科技强市”、“全国教育名市”、“富有特色的文化大市”、“全国文明城市”、“省法治建设先进县市”和“长三角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宜居城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民要共同为之奋斗的工作目标。
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城市软实力不仅包括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结构以及各种体制和制度的完善等。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一个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是一种独特的、别人难以靠简单模仿获得的能力。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市委提出的工作总目标,根据本地本部门具体承担的任务进行分解,制订出各自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子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具体目标。总目标是一个大系统,包含着一个个子系统。只有各个子系统分阶段完成了预定目标,总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有了明确的目标,还须有清晰的思路。思路是实现目标的路径。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把工作任务比作过河,把工作方法比作架桥和行船。工作方法实质上是思路的具体体现。思路不对头,工作必然不得法,目标也自然难以实现。事实证明,无论就一个单位而言,一个地方而言,还是就一个城市而言,廓清工作思路都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清晰的思路往往是一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利剑,也往往是一个地方赢得发展优势的法宝。
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指出,全市上下要围绕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总体目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转型升级,提升市民素质、丰富发展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满足群众需求,建设民生事业、优化社会管理,营造服务环境、提高执政能力,这就为我们今后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创新带动力;加快市民素质建设,提升文明影响力;加快特色文化建设,提升文化感召力;加快公共服务建设,提升社会和谐力;加快行政效能建设,提升政府服务力,以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促进经济硬实力的提高,努力形成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发展并适度超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