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所住小区门口有一个卖烧饼的摊点,主人姓张,人称“烧饼张”,只有初中文化,也许从来没学过经济学。但是他的烧饼却受到人们的欢迎。个中原因除了烧饼好吃以外,还在于他烧饼的价格中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原理。
他的烧饼原先卖3毛钱1只,去年3月份随着物价的上涨,他的烧饼涨到了4毛钱1只。涨价的那天他对客人说,现在面粉贵了,煤炭也贵了,烧饼涨1毛钱,请大家理解。几个月之后,他的烧饼降了5分钱,卖三毛五1只。一两个月以后,面粉又涨了,他的烧饼又涨回到四毛1只。到了国庆节以后,他把烧饼又降到了三毛钱1只。这次降价幅度最大,因为市场上面粉也降价了……
烧饼价格几起几落,浮浮动动,虽说只有几分钱,但影响很大。烧饼摊周围还有卖煎饼、糍饭的,每当他降价时,有人就骂他是个“呆子”,说“只见过涨价的,没见过降价的”、“价格涨上去了,居民已经接受了,你还要降”……
“烧饼张”却另有一本账。他说,卖一个烧饼,能赚三成利就不错了;如果赚得太多,生意就不能长久。面粉降下来了,煤炭也降了,烧饼不能不降……
什么是经济学?对其中的深奥道理,也许“烧饼张”并不懂,而他的行为正符合了经济学中一条最基本的定律:商品的价格是由产品成本和市场供求双重因素来决定的。“烧饼张”自觉照这一定律做了,烧饼价格随时调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也许是一个懂得经济学的人。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经济行为的科学。通俗地说,“经济学就是如何赚钱”。“烧饼张”懂得如何赚钱,更懂得如何赚明白钱。烧饼涨价跌价,带给顾客一种信任感,一本明白账。正因为如此,他的烧饼卖得特别好,买的人越来越多,从早上5点多开炉一直要卖到上午九十点钟也收不了摊。有些原来吃煎饼、糍饭的居民也都改吃他的烧饼了。人们说:“买得明白,吃得放心。”
该赚什么钱,不该赚什么钱,这是市场经济学,其实也是为商之道。 □ 老 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