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扩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本报评论员
谋划区域经济发展,既需要目标高远的战略定位,更需要指向清晰的战略部署。历史上我市沿海地区主要以农业开发为主,现在已进入综合开发、战略突破、整体提升的新阶段,开发的要求和重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迫切需要找准一条既符合启东客观实际,又融合世界发展潮流的科学路径。惟其如此,才能使我市新一轮沿海开发在启动之初就呈现新的架构,以新的产业发展形态参与区域竞争,以此来确立我市沿海开发在江苏经济格局中的新坐标。
找准沿海开发的科学路径,就是要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规划是科学开发的第一要素,只有坚持以沿海开发规划为先导,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才能以规划的高起点实现开发的高水平。没有规划,开发就会失去方向;没有规划,建设就会失去依据。如果说,沿海开发的具体工作可以逐步推进,规划则必须前瞻先行,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关键是要形成以总体规划、近期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使每一块空间都列入规划,不留下空白;每一个项目都按规划实施,不盲目建设。新一轮沿海开发已经破题,当前最紧要的是,沿海开发的总体规划一经确定,市有关部门和沿海各地都要以此为依据,抓紧制订相应的产业发展、城镇布局、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规,积极主动地搞好规划和项目的上下对接,同时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从而使我市的沿海开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当代和后人的评说。
找准沿海开发的科学路径,就是要坚持高水平建设。实践证明,标准至关重要,制定怎样的标杆,决定着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必将是实现沿海开发新突破的取胜之道。要突出港口建设,进一步强化沿海开发的龙头作用。吕四港是我市沿海开发的核心战略资源,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引擎。要按照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吕四深水大港开发,加快建成江苏沿海地区新的“桥头堡”和“辐射源”。要加快建设“两区三园一带”,进一步做大沿海开发的产业平台。“两区三园一带”是我市吸引资本、加快发展的核心优势。要坚持“整合、优化、扩容”开发三同步,实现“集聚、集群、集约”布局三提高,推进“商务、政务、服务”功能三配套,科学谋划、高点定位,全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有力、综合实力强大、发展后劲充足的产业发展新平台。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沿海开发的功能配套。加快推进沿海开发,基础设施必须先行。要以满足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为重点,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交通、水利、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综合服务体系,为沿海开发提供更加完备的硬件支撑和更加高效的服务支撑。要培育现代城镇,进一步优化沿海开发的人居环境。城镇是推动沿海开发的重要载体。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快速发展,城镇集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
找准沿海开发的科学路径,就是要坚持高效益开发。沿海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和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市潜力最大的发展区域。当前沿海各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已趋向一致,然而机遇面前,发展之路的走向则直接决定沿海开发的长远成效。在保护中实施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更好保护,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江海旅游产业,加快推进重大项目,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减小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推动经济在环境容量可承载的限度内又好又快发展。要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贯穿于沿海开发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创新开发模式,提高产业、人口、居住“三集中”水平,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实行集中、集约、集聚式高效开发,通过刚性制度与经济杠杆的运用,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营造一个碧海、蓝天、绿水的生态家园,让百里沿海真正成为面向国际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带、现代沿海城市带和生态旅游风光带。
沿海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而且浩繁复杂。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开发、规划引领、集约发展、保护环境、开放合作”的思路,找准科学路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在建设大港口、滩涂大开发、培育大产业、接轨大上海、服务大腹地上取得重大突破,就一定能开创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