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扩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优势是一个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独具的资源禀赋及有利条件。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集聚、放大、做强特色优势,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区域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厚积薄发。这是许多发达地区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我市奋力实现沿海开发新突破、开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征程的必由之路。
在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中,我们的优势在哪里?近年来,我们立足启东实际,大力实施“江海联动、桥港互动、融入上海、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规划超前、基础先行、产业为重的沿海综合开发,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突破性成效。从我市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的分析中,从面临机遇和应对挑战的研判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审视优势、估足优势。我们拥有地处长三角核心圈、与上海隔江相望、即将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拥有吕四港正式通航、崇启大桥加快建设、宁启铁路启东段即将开工、大交通网络正在快速形成的通道优势;拥有三面环水、滩涂广袤、岸线绵长、土地储备充沛的资源优势;拥有“两区三园一带”功能配套、江海产业带正在加速隆起、重大项目不断集聚扩张的产业优势……这些独具特色的优势都是我们做强做大的资本,也是跨越发展的依托。立足这些优势、发挥这些优势、放大这些优势,我们便可以推进实施更高起点、更大规模、更亮领域的沿海开发。
放大优势、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必须立足现有基础。要坚持错位推进、区域协同的发展理念,目标围绕优势定,思路围绕优势谋,载体围绕优势选,落实围绕优势抓。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突出港口建设,进一步强化沿海开发的龙头带动,按照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吕四深水大港开发,努力把吕四港建设成为江苏沿海地区新的“桥头堡”和“辐射源”。这正是依据我市现有优势作出的科学决策,是对我市自身优势更高层次的定位。以吕四港开发建设为龙头带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把现有优势利用好,把特色优势发挥足、最大化,为实现沿海开发新突破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放大优势、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必须整合资源,统筹安排。要善于寻找各类比较优势的共振点、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的连接点,挖掘整合相关优势资源,提高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叫响富有特色的高端品牌,延长产业链。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努力形成集群化模式,从而形成资源要素聚集的“洼地”效应,使无形优势有形化、潜在优势现实化、各类优势综合扩大化。
放大优势、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全市上下要深刻理解和领会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内涵,从自身做起,从部门做起,努力在放大优势中使沿海开发的速度再快一些。要坚持综合开发。突出以产业开发为主导方向,推动港口、城市、产业以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统筹开发、整体推进、互动并进。要坚持集约开发。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形成规模集聚效应,提升集约发展水平。要坚持持续开发。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注重在开发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断增强开发的可持续性。要坚持开放开发。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港口、园区、电力等组合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规模吸纳和集聚生产要素,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
资源优势应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在优势应发展为现实优势。只要我们立足现有优势,激活潜在优势,打造竞争优势,积蓄后发优势,就一定能实现沿海开发的大推进、大突破,并以此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