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中学生王帆在短短几年里,就掌握了英、日、西班牙、法4门外语。笔者为我市出了个“语言神童”感到欣喜,更为“语言神童”能在宽松的环境里茁壮成长而庆幸。
人的智商各不相同,爱好和特长也“千姿百态”。天赋不是人人都有,也不是具备天赋的人都有展现的机会。王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叛逆”。上小学时,她看了爸爸给她买的外语辅导书,说老师教的我早就懂了,于是就请了个初中英语老师“家教”。只8个月,就学完了初中三年的英语。倘若她跟着小学同学按部就班地学习英语,那她只能在班上“冒尖”而已,再学其他几门外语就不大可能。
“语言神童”之幸,在于她有开明的家长。希望子女能考出好成绩,是家长的共同心愿。倘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偏科”,是绝不能容忍的。也难怪,你一科成绩再好,其他科目不能齐头并进,还不是“差生”?中考高考,谁买你外语满分的账?王帆的家长与众不同,要女儿在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爱好,一门门地去掌握外语。若王帆的家长从早到晚,死盯着女儿读书做作业,王帆还能在英语上快人几拍,还能有时间学好其他外语?
王帆之幸,还缘于有关外语考试部门不拘一格选人才。当今,学历是找工作、评职称的“硬件”,只有特长而没有学历,很可能会四处碰壁。日语一级考试时,12岁的王帆一举通过。接着,她又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通过了江苏日语中级口译,不久,又成为南通地区第一个拿到上海日语高级口译的人。倘若考试前要查验她是否有研究生、大学哪怕是大专的学历,王帆就会被拒之考场门外。假如要追究王帆考试前有没有上过正规的日语学校,王帆的参考资格也就会泡汤。
笔者为“语言神童”庆幸,并不是提倡中小学生只在某科目上“一枝独秀”,更不主张为了发挥特长而请“家教”。中小学毕竟是基础教育,学生要尽可能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争取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并不是均衡发展。哪个学生在某科上有“神童”的苗子,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为其营造开花结果的宽松环境。惟如此,“神童”才能“神”得起来。 □ 陈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