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本报评论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真正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过程中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构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要把人民的利益和需要放在第一位。在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把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全方位地落实到发展的各个领域,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加快提升,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全面营造。要把人民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制订决策的重要依据。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订决策的重要标尺,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原则。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过程中坚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不断完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加快营造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要进一步加快公共权力阳光运行。以公共权力全面网上阳光运行为目标,紧扣时间节点、全力组织推进,确保行政权力、司法权力、公共服务权力等公共权力全面清理,公共权力全面上网公开透明运行,权力运行全面实时监控;着力建好单位内部的协同办公平台、全市联网的虚拟政务大厅平台、统一管理的电子监察监控平台;努力实现权力行使明显规范、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服务环境明显改善。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建立起面向基层、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不断拓展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全面推行农村便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服务机制,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各类贴心实惠的优质服务,努力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机关干部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彻底冲破不合时宜的思想框框和陈规陋习,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事、群众欢迎的事、基层期盼的事,就要放开手脚,积极探索,敢试敢干。机关各部门要根据各自实际,进一步把服务项目流程化,做到一到即办、一办必成。不断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办事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建设,下决心整治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过程中坚持把关注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关键举措,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以创建教育强市为目标,不断完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机制,加快建立高效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大力构建适应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促进全市教育协调健康发展。要加快推进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构筑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全力推进新一轮农民健康工程,全面落实各项医疗卫生便民惠民举措。要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创新文化设施投入机制,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人才引进机制以及文化精品创作激励机制。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办法,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优化医疗救助政策,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完善五保供养制度,提高优抚对象待遇,加强对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积极开展慈善募捐、慈善救助活动。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普通商品房、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抓好社会就业工作,努力使每一个城乡居民家庭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只有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与支持,才能为争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开创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新局面激发更加新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