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时间:2009-06-22 A+   A- 举报

—— 三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本报评论员

体制机制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促进因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坚持从启东实际出发,从发展的需要着手,因地制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形势在变化,时代在发展,在争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开创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新局面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只有继续坚持因地制宜,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才能找准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切入点和发展方向,确保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环境优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因地制宜,务求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环境优化取得实效,我们必须审视自身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深化对自身优势的认识,立足既有优势,加快新优势的催化、培育和激发。纵观一些先进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成因,无一不是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优势。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总是在不断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中获得的。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跨越攀升的关键时期,拥有诸多机遇和优势。一是江苏沿海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占尽江海之利的启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二是崇启大桥建设标志着我市的时空版图重新构建,开始全方位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群的产业融合、要素流动、资源共享空间正进一步拓展。三是吕四大港开发使我市独特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全面显现,项目承载能力全面提高,大型临港产业加速集聚,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市产业偏轻的原有结构,促进发展潜能加快释放、发展能级迅速提升。四是发展空间优势更加凸现,我市规划建设的各类园区,既形成了相当的产业集聚规模,也营造了一定的区域功能效应,完全有能力集聚更多的先进产业和优质项目。五是大桥建设和大港开发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原动力,步调一致搞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心愿。充分认识这些优势,因势利导发挥这些优势,我们就能更好地找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环境优化的切入点,乘势而上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当前,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放大桥港优势,转变发展方式,调高调优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上形成新优势;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在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上形成新优势;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在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上形成新优势;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在塑造城市现代化形象上形成新优势;积极创建生态良好区域,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力巩固环境保护成效,在坚持环保优先上形成新优势;优化创业就业环境,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在致力改善民生上形成新优势。

坚持因地制宜,务求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环境优化取得实效,我们必须把握自身发展目标的新要求,深化对自身不足的认识,找准薄弱环节,加快新举措的谋划、出台和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奋力开启争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新征程”的新目标,客观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市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较大,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还比较艰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品种、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社会管理模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等等。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放大桥港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工作主题,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关键举措,加快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创新江海联动体制机制,着力营造集成集聚的开发环境。按照区域集成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沿江沿海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整合沿江沿海开发建设资源要素,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有力、综合实力强大、发展后劲充足的江海产业板块。要创新城乡统筹体制机制,着力营造现代宜居的人居环境。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管理体制、政策支持、产业布局和公共服务。要创新民生保障体制机制,着力营造普惠共享的人本环境。坚持把关注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着力营造开明开放的人文环境。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要创新效能建设体制机制,着力营造高效规范的服务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机关“效能革命”,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努力营造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要创新工作落实体制机制,着力营造廉洁务实的政治环境。以提高执行力、强化工作落实为主线,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总之,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面对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市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效整合和放大自身优势,不断突破和加强薄弱环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将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的优势实实在地转化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