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副市长 倪春元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各项改革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社会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近年来,我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快速健康发展,可以说是社会事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特别是城乡长期二元结构的影响,社会事业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基本投入相对不足,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及体系还不够完善,发展还不很充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资源分布不均衡;社会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低,个人享受发展成果不全面,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还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我市社会事业建设。要坚持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使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坚持统筹协调,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努力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当前,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重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突出问题。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在“均衡发展”上求突破。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也是化解基础教育多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要根据功能划分、城市化进程、镇村建制调整及交通状况等情况,按照“适度超前、相对集中”的原则,优化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资源配置、教育机会等方面均衡发展。创新思路,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提升整体水平,进一步打造启东教育品牌。加大教育投入,重点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好师资向薄弱学校补充,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扩大热点高中招生指标计划分配比例,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乡“1+5”结对帮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完善城乡换岗、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骨干教师定期轮岗制度,提高送教、支教、示教工作水平。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外来务工人员、城乡贫困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着力在“人人享有”上求突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实践,也是当前医改的根本目标。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遵循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原则,积极有序推进新型医疗改革,着力构筑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让人民群众“平时少得病、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努力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应对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创新医疗卫生机构投入、管理、运营的体制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乡(镇)、村、城市社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着力在“更多更好”上求突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也是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要繁荣文艺创作,打造艺术精品,加强“吕四渔号”、“评弹北调”、“启东版画”等特色文化的保护、包装与推广工作,不断提升我市文化的影响力。加强基层文化体育工作,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抓好主城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加快推进新城区文化体育中心规划建设,增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活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积极推进文化工作重点下移、文化资源下移和文化服务下移,突出抓好文化“三送”下乡工程、广播电视“双入户”工程、社区和镇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大力引导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