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陆卫东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念,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决定着科学财税观,只有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更新生财观念,转变聚财方式,提高理财水平,完善用财机制,才能为加快建设桥港时代新启东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撑。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财政,必须在“科学生财”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全市上下必须通过促进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大力培植增长稳定、支撑力强的支柱财源和骨干财源。当前,国家"扩内需、促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正在扎实推进,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崇启大桥开工建设、吕四大港开发加速启动、"两区三园一带"建设强势推进,这些都为启东加速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和广阔创业舞台,同时也为启东迅速壮大财政实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上下必须牢固确立科学生财理念,找准做大做强财政蛋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重点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培大扶强、城市建设等工作,积极培植财源,努力开辟新兴财源、拓宽支柱财源、壮大主导财源。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财政,必须在“科学聚财”上下功夫。在近年来全市财税连续高增长的态势下,加上受宏观环境影响,今年的财税增收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必须强化税源管理,使税源管理由“外延扩大”的粗放型向“内涵扩大”的精细化转变。在深度上,要积极挖掘现有税源潜力,通过加强纳税申报管理和评估管理,强化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应征未征税款数额。在广度上,要及时掌握现有税源的分布和变化动态,准确掌握纳税对象的经济及涉税信息情况,减少征纳间的信息不对称;寻找征管盲点,将一些没有纳入税收管理范围的涉税经济活动纳入管理范围。加强税法宣传,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机制,不断增强社会税收法制观念和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大力构建以执法流程为基础,以执法责任为核心,以执法评议考核为手段,以执法过错追究为保障的税收执法责任管理机制;强化综合治理,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形成治税合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财政,必须在“科学理财”上下功夫。要通过财税改革和制度、机制创新,理顺各种分配关系,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财税环境。大力推进预算管理制度和国库支付制度改革。规范项目预算管理,完善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支出标准体系,增强部门预算的刚性。加快会计集中核算向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逐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大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产品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完善市对镇(乡)的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强镇扩权、积极培育现代新市镇的要求,合理分配财权,明确市镇(乡)两级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有利于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型财税管理体制,引导并鼓励镇(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要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制度。本着“责权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对政府债务进行总量控制和源头控管,建立健全财政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努力确保“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
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财政,必须在“科学用财”上下功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财税处于主导分配格局、调节利益关系的特殊位置,对发展的协调性、社会的公平性、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财税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科学安排支出。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的原则,运用“增量优方向,存量调结构,增量调存量”的方法,重视和加强民生支出的制度设计,着眼长远,系统规划,使一些大范围、深层次、系统性的民生问题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得到解决,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调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