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副市长 朱益民
开放型经济是启东发展的生命线。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推动启东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有新的认识
从开放模式看,“新”体现在对传统开放方式的创新。如从政策优惠差别式的开放向统一规范式的开放转变,从发展中国家的模式向较发达国家的模式转变,从学习模仿向致力于拥有更多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转变等。从开放目标看,“新”体现在开放规模与开放质量的统筹。我们要从提高产品的出口增加值,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出发,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推动创新发展由内源为主的“单轮驱动”转为内源外源并举的“双轮驱动”,把扩大规模与提高开放质量效益结合起来,提高开放水平,建设经济强市。从开放战略看,“新”体现在对互利共赢的把握。要积极开展国际互利合作,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我市的国际知名品牌,努力实现“双赢”。从开放层面看,“新”体现在双向开放、内外互动的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构建。坚持“大开放”的理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着力解决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不足问题,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开放质量,扩大开放领域。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有新的定位
新时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要定位在实现以人为本、造福人民上。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要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经济福利。发挥开放型经济的产业效应,拉动和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民生,促进民富。同时在全球市场日趋一体化的前提下,让人民群众以更小的成本获取更好的商品。开放型经济发展,要致力于提高社会公共福利水平。利用开放型经济实现和积累的公共财力,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福利水平,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百姓。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要致力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福利。处理好加快发展与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确保发展不以剥夺人民群众及其子孙后代的生态利益为前提,做到“既有金山银山,也有绿水青山”。
新时期启东开放型经济发展应定位在围绕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上。新型工业、高效农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和海洋产业等特色产业是启东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依托,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我市特色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正进入调整期,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启东既要重视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往来,也应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往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启东特色的以开放促发展的新路子。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有新的思路
把吸收境外投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任务,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一方面,要着眼于提升产业能级,加大吸引境外投资的力度,提高吸引境外投资的质量。另一方面,要从调整招商重心入手,更自觉更主动更理性地把引资结构转型作为产业结构转型的助推器。努力引进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的制造业项目,积极推进招商重心向服务业转移。
顺应对外开放新阶段的要求,加快实现启东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由“外源”为主向“外源”与“内源”并举转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要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政策引导为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多方面、多形式的技术溢出效应,在提高本土企业加工配套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其逐步向前端研发与后端销售、服务延伸,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育,造就一大批具有自主化优势的本土企业群,扩大对外贸易,加快推动“走出去”。二是认真研究并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着手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有效解决核心要素分散、资源浪费等问题,做优做强本土大企业大集团并使它们逐步具备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三是大力扶持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着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推动其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合作。四是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的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政策体系,加强配套服务。我们应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和经验,以外资并购、国外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等为重点,制订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增强区域吸引力。实行部门联动,建立由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国土、建设等部门参加的重大外资项目和投资协调机制,对外资进入的各个环节提供便利化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征地征迁、安置补偿、涉农关系、配套工程建设以及商务谈判中涉及的有关问题,推动项目高效建设。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服务、投诉机构,强化投资后道服务和保障职能。加强政府部门与外商投资企业的联系与交流,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全力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