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明节清明起来
时间:2009-03-26 A+   A- 举报

近日,南通公墓推出“时空邮箱”、“追思林”、“追思心愿卡”等文明扫墓新方式,受到群众欢迎,笔者也为这一文明祭祀方式叫好。(据2009年3月24日《南通日报》)

又是一年清明时,踏青扫墓,缅怀先人,既是民间习俗,也是人之常情。当一支支祭扫大军带着对先人的怀念,涌向先人安息的地方时,往往会有一些不文明现象出现。如有人请大仙巫婆为祖宗祈阴德,为子孙求荫庇;有人为摆阔讲排场,大操大办,大吃大喝,大放爆竹;有人在先人墓前焚烧纸扎的“电脑、轿车、别墅”,还有千娇百媚的“小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然而,祭祀活动中的封建庸俗之风却给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大操大办,劳民伤财;焚烧纸制祭品,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火灾隐患;给先人“建楼造房”、送上“小蜜”,以为凡世人吃、住、行所需用品,可以火速寄至阴间,更是愚昧之极、荒唐之至。后人以奢靡、迷信、庸俗的喧嚣来喧闹墓地、污染环境、危害社会,若先人地下有灵,定会愤而斥之。

清明祭奠本是一种民俗文化,是人性美好的表现。可是,当人们在这种民俗行为中掺杂了某些腐朽或庸俗的东西,就背离了这一民俗的初衷。这样的行为盛行,会成为先进文化的桎梏,对良好的社会风尚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英灵。”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清明扫墓祭祖活动的方式也应革新,南通公墓开展的这些文明健康、符合时代特点的祭拜方式值得提倡。在先人坟前送上一束鲜花、栽上一棵绿树;在网上擎烛点歌献花留言,这些都不失为文明之举,既庄重节俭,又美化环境,且有益身心。

先人犹祭,陋习须除。但愿大家都能树立科学文明的祭祖风尚,远离那些乌烟瘴气的封建迷信活动,让清明节真的清明起来。          ◇ 草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