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2009年,养猪大户在经历了连续的猪市下滑后,期待着年前生猪价格能有大的反弹。
郁海兵是合作镇的一个养猪大户,市场任何一个细微波动都会牵扯他的神经。元旦后他的猪场已出栏3批商品猪,毛猪价格虽然每公斤上升到13元多,但利润仍很微薄。郁海兵估摸着还得守着低迷的猪市“熬”上一段时间。与郁海兵有着同感的养猪大户在我市为数不少。
去年毛猪价格一度上涨到每公斤18~20元。然而猪市多变幻,好景不长。2007年,国家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扶持生猪生产,很多社会资本争相挤进生猪养殖业,全国能繁母猪增长量同比增加了二成。我市也一下子涌现出一批规模养猪场,能繁母猪拥有量骤增一倍,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的2万多头。加上从去年6月起国家又将冻猪肉进口税率由12%下调至6%。多种因素作用下,生猪市场在“多了多了”的喊声中,价格下滑便成必然。国内猪肉价格已经连续9个月下降,比去年2月份最高价时降幅达到25%。能繁母猪产能目前仍处高位。置身这个大环境,启东生猪业出现苦撑局面在所难免。
“养猪如炒股,涨跌揪人心。”养殖业走到陷于亏损的十字路口,只有积极应对方能柳暗花明。享誉王鲍镇的养猪大户黄洪兴,从小打小闹到养猪千头,通过日臻完美的精细化科学饲养,成功化解了壮大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风险,实现了猪场效益最大化,9年创造了300多万元的养殖收益。面对市场变幻,黄洪兴认为,关键要看养殖户是否能在残酷竞争中握得先机商机,实施节能降耗,提升综合效益。
生猪产业事关国计民生,稳定生猪产业离不开政府扶持。采访中,不少养猪大户建议政府部门设立生猪调节基金,在行业亏损时通过补贴保护种猪产能。笔者认为,应继续扶持规模化养殖,增强生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畅通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生猪产销脱节。危中有机,事在人为。只要积极应对,就能笑在最后。 □ 姜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