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花样不断翻新的理财产品成为各家银行争取客户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有些银行在产品销售中夸大收益,对风险提示不够,由此引起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理财专家提醒,在当前弱市环境下,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仔细阅读条款,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要陷入“预期收益”误区。在当前弱市环境下,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不要对理财产品的收益预期过高。
其次,关注产品结构和赎回条件。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允许提前赎回,有的理财产品虽然能够提前赎回,但只能在特定时间赎回,且需要支付赎回费用。另外,有的理财产品有保本条款,但其前提是产品必须到期,投资者提前赎回就有可能亏损本金。
第三,关注产品期限。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有长有短,一些半年期或一年期的理财产品可能是在股市高位发行的,现在股指已经“腰斩”,这类理财产品如果出现亏损,要想在短期实现“翻本”,难度较大。有的理财产品期限较长,尤其是一些外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长达五六年,设计的结构又比较好,即使现在亏损,但今后二三年内如果市场向好,这类理财产品完全有可能扭亏为盈。
最后,关注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即银行会把资金投向哪些方面,因为资金投入方向与理财产品收益率直接相关。此外,银行并非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许多银行理财产品特别是股票类理财产品,实际上是由银行聘请的投资顾问负责管理,其投资研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控制能力。因此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了解投资顾问的投资研究能力。 □程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