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难借”的悲哀
时间:2008-12-02 A+   A- 举报

□ 黄  淼     

近日,同事为给孩子借下学期的教材打了好几个电话,得到的答复都是刚被别人借走。到新华书店寻觅也是无功而返。没有教材将无法上课,这让同事觉得难以向孩子交代,便动起了将整本教材复印下来的念头。可怜天下父母心,笔者不禁为做家长的那种“教材难借”的无奈感到悲哀。

如今借教材的事常有发生。同事的孩子在一所名校上初二。期中考试刚结束,就要准备上初三的课程了。更有甚者,许多学校将高中三年课程浓缩在两年中学完。如此快马加鞭,基础好的学生也须开小灶消化方能跟上,处在中游的就得加班加点方能追上,悟性差点的反正听不懂就可能“破罐子破摔”。辛辛苦苦上完了新课,可学了些什么还是稀里糊涂的,真是学生的悲哀。

如此这般,似乎为了让学生们有充裕的时间复习,以自如迎战中考高考。然而做教师的心里明白,这种应对考试的教学,囫囵吞枣式的读书,教师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有几分?赶进度本来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总复习时回锅重煮“夹生饭”,提刀再剃“二刀头”,更是吃力不讨好的活。何况,看着自己的学生缺乏思考,难有创新,作为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如何不悲哀?

教材是专家们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编写的,各学期的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超前教学”侵吞了原本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使他们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对新课该什么时候结束,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中要求,不准随意提前结束新课;各地和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非毕业年级结束新课时间不得早于假期前3周,初中毕业年级不得早于4月中旬,高三年级结束新课的时间不得早于3月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教材难借”的问题继续下去,这将是我们倡导多年的素质教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