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至今,生猪价格“跌跌不休”,许多规模养猪户也已开始出现亏损。而据他们估计,由于存栏量较多,这样的市场趋势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如今市场这本经越来越难念了。曾在商海搏击中“呛过水”的农民,由于市场的摔打与点化,逐渐琢磨出不少市场运行的朴素法则,能够较为冷静地面对多变的市场。但更多的农民仍处于一种较为盲目的状态。当某一种产品市场行情看好、价格居高不下的时候,许多人会一哄而上,以致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产品价格迅速下滑,农民血本无归。于是许多人又叨起“物以稀为贵”这一经验之谈,抱着这种思想逢低入市,以求价格回升时稳赚一把。但是目前我们的市场培育还不够规范和完善,如果大家都这样去做,市场形势可能不会有好转的那一天。
现在,农民又有了新的结论:有规模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但目前农民种养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科技含量很低,规模膨胀起来较快,如果这些产品本身社会需求量小,市场前景不好,结果不但会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会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及人力物力的浪费。
目前农户主体较为分散,信息相对闭塞,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许多农户只是被动接受市场调节,往往以牺牲自身利益和加剧生产波动为代价。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毕竟是农民自己 ,再加上当前我国的市场培育还不够完善,农民应对市场经济的操作技术仍不娴熟。所有这些都应引起广大农民朋友的注意,以便能够主动去学习一些市场经济知识,多做些市场调查研究,注重市场分析,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优势冷静地面对多变的市场,进行科学合理的操作。 □姚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