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拳要重
时间:2008-11-19 A+   A- 举报

——再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扩大内需重大决策    
本报评论员

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不仅要争分夺秒、雷厉风行,做到“出手要快”,还要实施坚决有力的措施,即做到“出拳要重”,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

出拳要重,体现在落实举措的方式上。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的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十个方面重大政策措施和我市领导干部会议部署的具体工作措施,针对性强、含金量高,体现出了极强的创造性。制订政策要有创造性,落实举措也要有创造性。各地、各部门和广大企业,都要在弄懂弄通重大政策的基础上,着力研究这些重大举措对于自身的关联度,把握这些“利好”为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带来的不同机遇,精心设计好各自的配套政策措施,尤其是要制订和推出切合自身实际、形成独特优势的举措,创造性地落实好中央、省的重大政策。要敢于超常规。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开眼界。凡是外地已经实行的,我们都可以学习借鉴;凡是上级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都可以大胆探索试验;凡是上级政策规定有弹性的,我们都可以灵活掌握运用。要勇于求突破。观念要开放,政策要开明,工作要开拓。对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政策,要敢于在实践中突破,以成功的实践推动政策的调整,不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不断优化建设发展新环境。总之,落实重大举措,不能只当上情下达的“收发室”,不能止于一般性的照章办事,要富有创造性,富于开拓性。

出拳要重,体现在落实举措的内容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措施,每一项都是重大利好,每一项都释放了积极信号,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重点关注教育、卫生、住房三大民生问题;二是重点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城乡低收入者的收入;四是在金融方面的改革更加富有力度;五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这些积极信号对于启东来说,既是破解难题保增长、加快调整促发展、维护大局保稳定的强大动力,也是放大桥港优势,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奋力开创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新局面的极好机遇。我们应大胆谋划积极参与切分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大蛋糕”,争抢“内需大订单”。要按照中央及省、市的决策思路和目标要求,把重大项目拉动和扩大有效投入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的报批与包装,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计划盘子,创造条件抓紧开工一批项目,加快形成政策效应,推动市场活跃,提升企业投资信心和消费者消费信心。要切实优化企业服务,加大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出口退税、重点行业扶持等政策措施的研究,及时向上反映,为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更优的政策环境。要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外贸出口、房地产、财政等方面,建立健全周报、旬报和月报制度,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正确判断运行走势,切实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出拳要重,体现在落实举措的机制上。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只有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才能确保中央和省、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协调联动的合作机制。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既要尽快落实上级政策,又要研究出台配套措施;既要积极向上争取,又要加快前期准备;既要加快项目建设,又要加强监督管理,推进各类项目及时启动、尽快实施。要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各地各部门都要成立扩大内需工作专门机构,做到“一把手”亲自指挥、亲自推进、亲自落实,并把各项任务分解到各个条线、各个科室,确保“项目、资金、人员、责任、时限”五落实。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设立考核标准,明确考核内容,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的程度、速度、水平、效果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纳入到各地各部门的最主要工作目标之中。同时,切实加强督查,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指正整改,努力以强有力的督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