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扩大内需重大决策
本报评论员
为有效应对当前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的措施。11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对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作出全面部署,提出采取十项措施、启动3000亿元政府主导型投资项目,进一步扩大内需。11月14日,我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贯彻省领导干部会议主要精神,全面部署落实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坚决落实好中央、省和市委的这些政策措施,事关当前和长远,任务重大,时间紧迫,各地各部门务必立即行动起来,争分夺秒,狠抓落实,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出手要快,首先是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启东”的工作主题,大力实施“江海联动、桥港互动、融入上海、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努力探索符合市情特点、阶段特征和时代特色的发展新路,在宏观环境趋紧的形势下,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国际金融经济形势风云突变,全球金融危机扩散蔓延,对我国经济影响进一步显现。针对当前极其困难和复杂的形势,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切实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工作,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创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新局面。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充分看到有利条件,放大桥港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落实好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政策,使之转化为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巨大力量,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出手要快,必须要把握机遇、抢占先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的复杂变化,既是严峻挑战,也是我们转危为机,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的良好机遇。我们要善于看清“危”中之“机”,敏锐作出反应。中央和省的“双十条”政策措施,是我们新的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政策,尤其是研究这些政策措施对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带来的机遇,真正弄懂弄通,真正抓好政策转化。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力性,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实施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到见事早、反应快,决不麻木、决不拖延、决不耽误,抢占先机,化机遇为优势、胜势。
出手要快,还必须要创新思路、好中求快。“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中央、省出台的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我们要以创新的思路用足用好政策,要以创新的办法贯彻好落实好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要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每一项举措、每一个政策、每一件事,都要有专门负责、各方参与,确保落到实处。要转变作风,提高效率,以又好又快的政府服务,促进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要正确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坚持好中求快,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项目要看市场前景、有利于提升竞争力,扩大投资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发展产业要有利于结构优化升级,努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