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扩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无法绕过、必须突破的关键问题。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城乡统筹的思路,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切实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这为我们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首先要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起来规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的存在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当前,我们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提升至国家层面、启东步入桥港时代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重新审视和谋划新一轮城乡建设发展规划。要推进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全面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城乡形态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按照把启东建成上海北郊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的要求,研究制定《启东市2009~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启东未来农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产业方向和重要举措。要推进基础设施城乡对接,统筹城乡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城乡道路建设。统筹安排城乡土地资源,进一步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要推进优美环境城乡共享,切实推进创卫、创模和创生态市工作,巩固农村水利建设成果和农村垃圾规范化管理成果,拓展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不断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河道保洁、农路管护和治安联防有机结合的农村公共服务机制与网络,积极打造生态环境优良、文明气息浓厚的城乡环境。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质是要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的格局。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市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我们必须突出现代高效,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要狠抓农业招商。紧紧围绕高效农业发展,有效发挥产业、资源、生态和政策优势,积极编制项目,深入挖掘潜力,充分展示特色,形成强大的农业招商攻势。要突出龙头带动。优先推进与本地农业生产关联度高、连接面广、用工量大的精深加工型、市场流通型项目,加快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坚持“连片集中、适度规模、各具特色”的原则,着力优化优势主导产业的区域结构和生产布局。要强化科技服务。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培训和农业科技服务,着力建成一批产学研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要构建有效的实施机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与具体对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重大安排,是我们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政策思想和战略要求。结合启东实际,我们必须大力创新经营机制,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推动机制。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培育和建设农民合作组织。按照“引导不参与、鼓励不包办、扶持不干扰”的基本原则,积极壮大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健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扎实开展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要的金融服务,积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要有效建立农业救助机制。积极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探索多种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逐步完善运行机制。要探索实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投入机制,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