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到汇龙镇城东村采访,发现该村的机械加工企业特别发达,不但有较大规模的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作坊式家庭机械加工户头也至少有30多家。记者欣喜之余却被告知,村里许多小型加工企业、机械作坊都面临接不到活、行将关闭的形势。
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让很多中小企业面临严峻形势,处在苦苦挣扎的边缘。如何能够生存下去,成了许多中小企业主苦苦思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多渠道找活路,或许能成为中小企业主得以生存的良方。在网上,记者看过温州一家企业从泥泞中挣扎出来的经历。这家太阳镜企业是做外贸的,生意一直非常好。太阳镜的毛利润在5%左右,不过在人民币升值以后,他们的毛利润降低到了1%。老板很郁闷:继续生产可能会赔钱,而一旦停产,手头的客户就会流失。在首鼠两端之际,这个老板和外国客户商量了一个对策:由于外国客户对于比较时尚的一些金属眼镜,需求量非常大,而这种金属眼镜的附加值比较高,毛利润在12%左右。于是,他们简单改造了生产线,开始生产金属镜片。当地很多中小企业苦苦挣扎的同时,这家眼镜企业仍然能够运行得很好。
适当升级,稍微改造生产线,在短期内不会大幅度提高成本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升级换代,就能兼顾到老客户,并挖掘出老客户的新需求,也就为企业增加了活路。同时,中小企业也要推行专业化,即使是生产一种零部件,也要做到行业最优,这样前景自然会好。另外,不妨在创意上下功夫。比如一些服装企业,可以在设计方面追求创意。在设计方面领先了,就会赢得较高的商品附加值,企业也就能在困难的情况下,依然生机勃勃。 □ 陈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