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采访,时常有农民朋友提问,为何照着别人的成功经验组织生产经营,收获却常常与理想的相距甚远,弄不好还血本无归了呢?笔者由此想到了一个在激烈竞争中,农民兄弟该如何向他人学习的话题。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调整来年农业结构的关键时节。不少村组采取了“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对于他人成功的致富经验,千万不能采取依葫芦画瓢式的生搬硬套,否则,极有可能陷于新的误区甚至走向事物的反面。近些年,跟人养兔亏了本、学人种菜菜价贱、特种种养销售难等等教训在我市农村都曾出现过。分析个中原因,症结就出在了有些人在获得别人成功经验后的盲从上。
市场变幻莫测。虽今日行情如日中天,但等你种养时,也许早已一落千丈。这是因为市场供不应求时会刺激许多人跟着种养,而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的特性又极易造成一段时间农产品集中上市后的供大于求。即使市场变化不大,如果不去综合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也有可能因形不成规模,保不了质量,最终难以在竞争中取胜。学人家的成功经验,应该先学人家的创新意识,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要学会科学分析预测市场,善于抓住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奇”的产业。还要在项目一旦陷于低谷时学会耐得住“寂寞”,与其另行投资或改变生产项目,还不如把精力、财力放在老产品与市场的博弈上。近两年不少养猪户的“暴富”就是一个很好佐证。 □ 大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