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东洲新村的徐女士在市区某超市结账时发现,促销价为6.9元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三连盒,在小票上却被分开结算,每盒2.5元,三盒共7.5元。6.9元怎么变成了7.5元?徐女士询问收银员,收银员表示不小心按单盒算了价格,随后退还给徐女士0.6元。
超市货品价格标签跟收银小票不符,不排除工作人员有时由于工作量大,各种商品的促销活动频繁,有时会有价格标签更换,而电脑收银价格照旧的情况。消费者发现价格差错后,超市往往会以忘记改价、工作疏漏等理由向消费者解释。
确实,超市人流量大,收银时出错在所难免,但如果总是将价格低标高卖而鲜有高标低卖,这就不免让人感到蹊跷。我们不禁会作出这样的推测:这是否是某些经常价格出错的超市的“高明”之处?
一般来说,到超市购物,多数消费者都不会留意价格标签跟小票上的数字有何不同。如果超市的购物小票上不具体标明商品的单价,则消费者更不会及时发现差错。就算发现错误,顾客也不想为了几毛钱,再到超市跑一次。而对于那些发现错误的顾客,不少超市收银员的态度往往是不屑的:才几毛钱,有必要这么认真么?是啊,几毛钱确实是小事,但一件商品多收几毛钱,几百件、数千件商品就不是小数目了。更何况这多出的一分一厘,本来就不是商家的正当收入。
其实,在生活中,价格出错非独超市“专利”,同类事件也已屡屡发生在其他行业。多算几毛钱确实是小事,但却反映了商家的诚信度。企业若想在市场中持久经营,拥有忠实的客户群,就必须以诚信作为市场通行证,而不能追求短期利益,耍些“小聪明”使消费者利益受损。否则,虽能获得一些短期利益,但其效果与杀鸡取卵无异。 □ 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