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失信”
时间:2008-08-22 A+   A- 举报

时下,经济生活中有种怪现象:想贷款拍脑袋,借贷款拍胸脯,还贷款拍屁股。这种经济上的“失信”现象,不仅妨碍市场经济的发育形成,而且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它是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大忌。

只知道借款,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归还贷款,大凡头脑发热者,都患这种职业病。这些人道德素质低,法律意识差,他们以为借来的钱,就是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毫无责任心和使命感。如某市有家公司到一家银行贷款20万元,到期后按时归还本息,给银行留下“守信用”的好印象,然后又到这家银行贷款100万元,就再也不与这家银行发生经济往来了。用这种办法,一年下来竟筹集了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还美其名曰:“吃的就是贷款。”

如何杜绝经济生活中的“失信”现象呢?窃以为,最好的办法是举起法律利剑来对付它。法是社会公众意志的体现,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法无疑给“失信”人带上了一道“紧箍咒”。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金融工作,国家制订颁布了不少金融法律法规,只要各级各类金融机构严格公正执法,切实将金融监管措施落到实处,就能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确保资金平安,使“三拍式”人物无空子可钻。同时,还要向决策者灌输一点先贤“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思想,规范道德要求,提倡自爱自律。决策人当学会科学决策,惟科学方能制止经济行为中的“失信”。即使决策经营有误,也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以身试法,“自作孽不可活”,否则,将自取灭亡。       □许坤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