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洋型发展模式
时间:2008-08-14 A+   A- 举报

王  平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理论,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产业、资金聚集在沿海100公里的土地上,如同黑夜里的灯光,沿着这一范围点亮,而越是远离这一区域,越是一片黑暗。大前研一这一理论被中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所证实。他从太空拍摄的亚洲地区的图景,一片黑暗之中闪现的几个亮点,完全按照大前研一所说的规则分布。我国最发达的经济体几乎都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但实际上,在我国东部漫长的沿海,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一直到珠三角,在这个弓形的经济带上,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洼地,那就是江苏沿海地区。有人说,这里是“东部的西部地区”,有人将其形容为“灯下黑”。不管如何评价,这都说明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与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态势不相称。岸线资源是现代化中最为稀罕的“黄金资源”,开发利用大海大江是地区振兴和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启东处于长三角江海交汇的“T”字形地理位置,启东拥有的203公里江海岸线、60多万亩滩涂等独特而丰富的江海资源。启东同时拥有江海岸线,这在我国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江海资源是启东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是启东融入长三角海洋型发展模式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三角未来工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将不再是传统的铁路沿线城市,而是沿海地带。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产业布局的调整,充分利用和发挥江海岸线资源、港口资源、过江通道优势以及与上海同城效应的优势,打造临港型产业集聚承载地,以适应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提升整个区域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应当看到,启东随着桥港时代的来临,已由原来长三角地区的角落变成了长三角地区的前沿,特别是沪崇启大通道全面贯通后,启东全面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吕四港与上海港也连成一体,启东的整体区位优势已今非昔比,产业布局的海洋时代开始来临。空间宽广、开发成本低廉的滨海地带及其内陆腹地,将是我市工业布局调整重心,也是我市拓展海洋型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作者系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

(“走进桥港时代”政协委员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