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把市场经济规律比作是无形的“手”,在操纵着整个经济活动。如果我们能够得心应“手”,就能在经济活动中稳操胜券;反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在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无数例证都充分显示出无形之“手”的有形作用。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必须把目光紧紧盯住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并以此为导向,实行自主经营。如果我们思维定势习惯于老一套,不动脑子而一味地跟着左邻右舍学,或按着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干,弄不好就会蒙受损失。君不见,一些地方不从市场和实际出发,搞产业化经营赶浪头、图气派,于是便出现“你有千亩蔬菜田,我有万亩大蒜园;你有千头母猪圈,我有万只种鹅场”的一哄而起。结果好的是丰产未丰收、差的烂田又压场。这些苦不堪言的实例可以说到处都有。蔑视市场规律最终都逃脱不了市场规律的制裁。
如今我们在传统农业迈向产业化的进程中,虽然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分散的小生产和统一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尤其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由于缺乏准确及时的市场指导信息,往往“一种就多、一多就贱”,很多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竟生出如今不会种田的感叹。因而不同程度抑制了生产积极性。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面向市场,紧紧围绕“结构调优、质量调高、经济调活、农民调富”的要求,建立信息中心,健全农业市场体系,培植大型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要把农产品商品化,更要把农产品市场化。因此说,农业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农民生产经营的永久性主题,农民们必须紧紧抓住市场的“手”。 □ 张元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