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发展方式新转变
时间:2008-06-05 A+   A- 举报

—— 三论加快建设桥港时代新启东    
本报评论员

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经济发展的高度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了全市新一轮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主要预期目标:确保2008年按照省定标准全面达小康,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更高目标迈进。实现这一目标,全市上下必须主动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突出依靠科技进步,优化配置要素资源,加快建设桥港时代新启东。

实现发展方式新转变,必须突出桥港优势。崇启大桥和吕四大港是启东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我们要在加快崇启大桥开工建设的同时,全面吹响吕四港开发的进军号角,江海联动、桥港互动,充分放大大桥大港效应,彰显江海特色优势。要加快崇启大桥建设,继续全力配合做好崇启大桥开工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接轨上海、融入上海的各项关键举措,做大做强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承载平台,促进通道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吕四港开发建设是启东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做大做强临港产业。要进一步理顺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电力能源、重石化、海洋生物及食品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服务业。

实现发展方式新转变,必须突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也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要加大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力度,坚持不懈地推进产学研合作。要加大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力度,大力引进创新创业拔尖人才,尤其是拥有创新成果、通晓国际先进管理、善于运作资源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要引导企业提高资本运作水平,推动更多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实现发展方式新转变,必须突出集聚集约。“两区三园一带”是全市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平台,必须举全市之力,加快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产业集聚水平。要加强园区的整合、扩容、提升,整合土地、岸线、滩涂等资源。要加大滩涂围垦力度,增加园区土地后备资源。要增强园区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严格执行投资强度标准,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全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率。要大力培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重特大项目建设,对特色产业、支柱产业要通过构建和延伸产业链等方式,迅速扩大总量规模,形成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基地。

实现发展方式新转变,必须突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提升竞争力。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实行结构、技术、管理三管齐下。大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依法关闭一批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全面完成小化工企业关闭任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要加强“绿色启东”建设。制定完善江海生态带、沿路生态带、城乡生态建设等规划。扎实推进创卫、创模工作,确保2009年完成申报工作、2010年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