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家政”走俏是双赢之举
时间:2008-05-06 A+   A- 举报

不久前,《今日启东》经济版曾报道:近年来随着我市外出务工农民逐年增加,导致农村劳动力相对短缺,而“农业家政”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据市农林部门介绍,目前我市从事“农业家政”的人数不下4万。启东“农业家政”生意越做越火,每个劳力每天收入20至30元不等。有些从事“农业家政”的人员还自备了拖拉机、脱粒机等机械,提高了服务效率,也把生意做大了。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日益加快,传统概念上一家一户的“单打”已很难适应农业生产,获取更多收益。而由于目前农村户与户之间种植规模、内容差异的加大,遇到困难再也不可能像过去曾有的互助组那样,你给我干,我给你干,相互“换工”和无偿援助。同时,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的外出就业,致使留守农村的只有“386199”部队了,对发展农业生产,扩大规模生产已是力不从心。因此,现在的农民兄弟都很希望从抢收到播种,也能像城里那样享受“钟点家政”、“专业家政”、“技术家政”、“购销家政”、“信息家政”等有偿服务,以解生产销售中的燃眉之急或后顾之忧。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农业家政”便从自然形成的“田间劳动力市场”演化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并日渐在农村走俏。

“农业家政”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从事“农业家政”的人员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毋庸置疑,它是外出务工农民、缺少劳力农户和“家政”服务人员的“互惠互利”平台,可以有效推动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农业家政服务的逐步深入,必将推动土地向种田能手和种植大户集中,从而有利于在不断延伸农业生产的产业链中促使农民的生产经营纳入市场化模式运作的轨道,大大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步伐。因此,笔者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家政”这支队伍的规范、培训,让从事“农业家政”的人员掌握更多的、最新的农业技术,将这种利工富农的双赢之举引入健康发展轨道,全面放大“农业家政”的优势和益处,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黄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