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亩甜瓜,出万元效益,说难也不难。大兴镇庙港村甜瓜专业户龚平收益颇丰,劳作上也没有付出太大的艰辛。他是村里唯一可以让瓜藤再生4次,使瓜藤在棚时间达到10个月以上的种瓜户。同样一棚瓜,成本相同,产出却要比人家多出三至四成,老龚也就成了村民们公认的甜瓜状元了。
一亩甜瓜收益万元无疑是个诱人的致富项目。但10多年来却只有一部分瓜农达到了这个境界。个中缘由着实让人感慨颇多。由此想到,农村中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为何一个又一个前景光明的致富项目总是造就了一小部分人的成功,而相当多的农民即使踏进了这道门坎,甚至把握了先机,却仍难有作为?答案非常明确,没有成为某个种养殖领域的行家里手,手无金刚钻,奈何瓷器活?
其实,农民群众盼望致富的心情十分迫切,农村中能致富的项目也有很多。但如今,大伙儿在选准项目的同时,努力成为种养行家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道理很简单,在信息灵敏、市场放开、种养同质化日趋普遍的条件下,农民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多的将取决于其种养本事。在这方面,许多在传统农业项目中钻出名堂并崭露头角的致富典型就是佐证。
要想成为种养领域的行家里手,并无捷径,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是唯一路子。向书本学是第一步,向行家学也必不可少,最最需要的当是在实践中摸索种养窍门,从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姜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