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后,工商、质监、烟草、农林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假行动。依照惯例,对打假行动中查收的假冒伪劣产品,执法部门一般进行集中销毁处理,既能有效地防止假货重新流入市场,也可以警示、威慑制假者,显示执法部门打假的决心和成果。熊熊大火中,被消费者深恶痛绝的假货、次货化作了阵阵浓烟。
在拍手称快之余,记者不禁想,一烧一砸,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只能让惹人恨的假冒伪劣产品成为讨人厌的垃圾,有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如果换个角度、换种方式处置,这些“不该出生”的假货次货,还是能以其“戴罪之身”为社会做一点贡献的。比方说,假烟的包装可回收打成纸浆,假酒的酒瓶可重新加工成玻璃纤维,盗版CD的盒子能回炉成塑料粒子,烟花爆竹可拆解利用,游戏机的外壳在露地烧掉还不如送到厨房当柴禾,也可以省点液化气。
如此这般,“变假为宝”,“绿色打假”,既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资源的使用潜能,也有益培养强烈的环保意识,同样能收到打击震慑制假售假行为,何乐而不为? 山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