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启东”
本报评论员
2008年提前全面达小康,是放眼启东未来的战略选择,是自身实力底气的充分体现,是面对百万人民的庄严承诺。在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小康建设新水平,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老百姓认可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一个更具活力、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秀美的新启东。
提升小康建设新水平,必须夯实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必备基础。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达小康是基础和前提。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启东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条件日益完备,对照江苏省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在我市的实现程度,目前我市还有4项指标尚未达标,这4个指标中,最关键的是林木覆盖率还少6.31个百分点。绿化造林事关生态建设,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完成指标的问题。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是绿化造林的最好时节,全市上下要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力以赴、真抓实干,确保到3月底全面完成造林12万亩的全年任务,并在全市营造出爱绿、造绿、护绿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全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立足自己的职责,认真分析各自在推进和服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难点、盲点,查遗补缺、重点推进,一着不让、一丝不苟,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任务,确保今年年底全市全面达小康,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提升小康建设新水平,必须领会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当前,启东正面临着大桥经济时代所带来的诸多黄金机遇,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正当其时、机不可失。我们要建设的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高端化的经济形态更加合理,形成更富效率、更加集约、更具竞争力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主导地位,城市的开放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达程度不断跃居前列;高品质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实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江海联动整体开发的战略性布局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现代城市功能和江海特色风貌有机交融的城乡发展格局,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跃居前列;高质量的宜居生活更加普及,城乡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跃居前列;高品位的文化魅力更加彰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人才队伍全面发展、共同繁荣,文化精品显著增多,市民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建设水平不断跃居前列;高水平的生态优势更加突出,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水更绿、天更蓝,生态保护水平不断跃居前列。
提升小康建设新水平,必须把握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我们要更加注重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重大进展,努力使启东的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更趋协调。我们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不断改善全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促进大多数家庭达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我们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进一步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切实保障全市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权益,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和谐稳定,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我们要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我们要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确立生态文明观念,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着力治理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提高绿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全市总体上进入环境优化的发展阶段。
提升小康建设新水平,必须打造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内核。我们要把创新创业创优的时代精神作为全市上下的共同理念,藉以推动新目标下的小康建设。要始终突出创新这一时代主题,坚持用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工作、落实举措,突破瓶颈、化解难题,不断探索富有启东特色的更高水平小康建设之路;要时刻紧扣创业这一永恒话题,执政为民创事业,引导群众创家业,共奔小康创伟业,让创业的激情持续奔涌在江海大地;要牢牢锁定创优这一共同目标,上下同心、工作同力,开拓进取、奋勇争先,条条战线创佳绩、项项工作争一流,锁定高远的目标、凭藉高昂的斗志、谋求高效的发展,大步迈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