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教育”实现“三赢”
时间:2008-02-22 A+   A- 举报

2月20日上午,“启东市人力资源双向交流洽谈会”在市体育馆举行,我市112家企业前去“招兵买马”,7500个岗位“虚席以待”。但令人遗憾的是,求职者寥寥,尤其是机械、化工、建筑等一些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岗位更是遭受冷遇,不少企业因少人问津而早早收摊退场。“要解决企业用工难,尤其是解决结构性短缺的用工矛盾,任务艰巨。”洽谈会现场,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这让记者想起了不久前一外地媒体刊载的一则消息:近年来青岛某职业技术学校坚 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企业需求的具体岗位,大力发展“订单教育”,实现了95%以上的毕业生就业率,开创了校、企、人“三赢”的局面。

“订单教育”是职业学校深入用人单位,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依据企业岗位需要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赢得企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并签订就业意向的教育模式。“订单教育”使职校的教学更贴近日益多样的市场需求,为企业有效化解了用工难的尴尬。市场经济社会,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就我市而言,如何更好适应本地社会、市场、企业的具体需求,加快改变职业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滞后性和不同步性,大力开展职教学校的“订单教育”,应是当务之急。市劳动力资源服务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市机械电子、医药化工行业的技术工人需求缺口最大,占全市整个人力资源需求量的30%之多。 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应围绕我市支柱产业,调整专业设置,扩大机电类、服装类、纺织类、医药化工类等紧俏工种的培训范围,打造出我市职业教育的品牌专业。

当然,“订单教育”在我市并不是个新名词。去年4月底,“江苏林洋集团技能人才培养学校”正式在市职教中心挂牌。林洋公司直接参与职教中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定,学校则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确定学生的实训方案、训练时间。截至目前,市职教中心已为林洋输送了300多名一线技工。这些学生适应能力强,岗位技能扎实,大都成了林洋的业务骨干。

林洋与职教中心“联姻”的这种模式,的确值得我市其他企业学习借鉴,我市的职业教育也应该将这种“联姻”方式发扬光大。     陈  艺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