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智”莫忘“引”敬业
时间:2007-09-28 A+   A- 举报

据《今日启东》载,9月14日上午,法国专家特利科瓦·让先生一走进恺峰农副食品有限公司大门,就急着问“车间在哪儿”。据翻译介绍,特利科瓦13日下午刚到宾馆,还没洗漱休息,就向接待人员索要恺峰公司的技术难题资料。14日一大早,他又嚷嚷快去公司。读罢这则新闻,笔者感慨颇多。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引智”工作,经常邀请外国有一定名望的退休专家到我市作技术指导,今年已有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10多名专家来启。据悉,这些专家是根据各地在产业上遇到的难题,上报国家外国专家局后邀请来的,有关费用主要由国家负担。专家们除了技术过硬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争分夺秒,拼命工作,为中方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受到广泛好评。所以,我们在“引智”的同时,还应当“引进”他们这种可贵的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某项学业或工作。敬业是责任心,是精神状态,是道德素养,也是成事之基。我们国内的专家学者应邀到企业作指导,一般都是先到会议室坐下,边喝茶或抽烟,边听企业介绍,然后由专家学者发表权威意见。至于会不会到生产车间现场解决问题,就很难说了。平时,我们对这种情况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甚至觉得很正常。比起外国专家,特别是这些已经上了年纪的退休专家,敬业精神就差了一大截。

弘扬敬业精神,各行各业都必须,党政机关更应作出表率。近几年,我市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埋头苦干,为群众做出了好样子。但也应看到,有少数干部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两天钟,上班时间在电脑上打打扑克、玩玩游戏。更有甚者,有的人不务正业,名在曹营身在汉。当前,我市正处于跨越长江率先崛起的历史性时刻,需要全市干部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外国退休专家不远万里到启东指导,工作起来都是“拼命三郎”。而我们呢,是为自己的国家、家乡和单位工作,若敬业精神还不如“老外”,说得过去吗?   陈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