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痛之际话担责
时间:2007-06-20 A+   A- 举报

杨谷森

途经小区,被一把“空降剪”砸得头破血流,伤者抬头见整个单元仅一户在开窗拍被,便上门问责,却遭矢口否认。无奈之下,这个六旬伤者将整个单元的住户均告上了法庭(见《今日启东》6月11日二版《“空降剪”无人认折射出什么?》)。

无独有偶,近日听朋友讲述:一女子骑电瓶车时被铺晒在公路上的麦秸绕住摔倒,附近劳作的人们竟无一人上前搭扶,更没有人站出来承担这肇事的麦秸是谁家铺晒的。

我在想,上述两则社会新闻,伤痛的仅是受害人吗?不,这是人性的伤痛,社会的伤痛!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偶尔的过失,致他人受损受伤,只要你坦诚面对,勇于担责,首先让伤痛者在心理上得以慰藉,相信对方同样会通情达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报以谅解。可如今偏偏有那么一些人,对自己造成的过失,不去主动担当,而是恶意躲避。在他们的词典里,似乎没有“道歉”、“对不起”这些字眼。正是这种仁义丧失、良心泯灭之举,导致无辜者流血又流泪,甚感世态炎凉。

人心向善,见义勇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而面对过失,勇于担责,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期待着上述这些道德缺失者,尽快补上“坦诚、自省”这一课,让他们尽早回归到仁义友爱的社会大家庭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