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人”缘何不打本地工
时间:2007-04-13 A+   A- 举报

两个反差很大的数据,显示眼下困扰众多企业的“招工难”。不久前,苏北某县级市举办了一场人力资源交流会,100余家企业提供了7200个岗位,最终只有500人达成就业意向。而当地近些年来每年输出的劳务人员有三四十万人。

招工招不来本地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大概是老板们不一定承认的,那就是企业主没有真正做到善待职工,企业对乡亲们的吸引力不够。不然,大伙儿何以不肯日出进厂、日落回家,做工种地两不误?又何以舍近求远到外地打工,承受亲人离别之苦,还要承担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意外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家人”不愿在本地企业打工是被逼出来的。你好意思拖欠工资,我不好意思讨要说法;你好意思“不准事假、病假”,我不好意思消极怠工;你好意思无休止加班,我不好意思提出加薪。面对本地企业的盘剥,乡亲们只能走为上策。天长日久,就算有人诚心诚意招本地工,可唯恐本地老板“难伺候”的心理往往令乡亲们却步。

招工招“自家人”,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且莫说长远发展、为家乡作贡献,单就企业在管理、培训、分配、后勤等方面的实际支出和所承担的风险,也大大低于单纯使用外来劳动力的同类厂家。吸引乡亲进厂贵在老板们的实际行动,你守法经营了、你以人为本了、你按劳分配了、你把工人当主人了,本地工不来上班那才怪呢。            姜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