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信息灵了,经济头脑活了,致富路子宽了。不少农民有了投资的想法,但是他们往往因为缺乏投资理财的本领而赚钱不多。各大银行似乎也在有意和农村“疏远”,收缩农村网点,理财产品主要针对城市人……广大农民无缘享受城市居民“大众化”的服务——农民理财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在城市居民陆续放弃了单一的储蓄,开始涉足股市、债券、开放式基金等新兴投资渠道下,农民却只能是“有钱存信用社”。因为生产、经营等需要,民间借贷在农村还有市场,这些借贷的年利率较高,风险也很大,因民间借贷而引发的各种经济和刑事案件层出不穷。明明知道有风险,许多农民为何一次一次地铤而走险呢?说到底还是因为农村高收益的理财渠道太少。
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用现代理财知识武装农民这个空白点必须填补。为此,笔者呼吁:农村金融机构和基层组织要承担起这一使命。一要把现代理财知识送到农家,补好现代理财这一课。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帮助农民充电、树立理财新理念,增强防范风险意识,采用科学理财的新方法。二要面向农村普及现代理财新品种,像重视城市那样重视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投入。三要建立惠农的长效机制,在开发适合农村的金融理财产品等方面,适当向农村倾斜;对各种坑农骗农的理财行为必须加大打击力度。
此外,广大农民朋友也应转变自己的理财观念,积极学习理财知识,及时更新理财思路,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去打理家财,科学消费提高生活质量。农民朋友的积蓄可以说都是血汗钱,在消费上应避免盲目行为,比如建房购物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将消费用于封建迷信、赌博等不当开支;同时,也要避免只攒钱不消费,应将积蓄适度用于子女教育以及文化娱乐、健康、旅游等正当消费。农民朋友还应注重拿出一部分积蓄专门谋划自己的健康和养老保障,如可以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等。这样,自己的投资稳妥增值,健康和养老有保障,整体理财效率提高了,农民朋友们也就踏上了富足、健康、无忧的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