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武汉科技大学新校区学工团委办公室给全校4700多名新生布置了一道“亲情作业”:每月给家里写一封家书,没想到,一封家书竟然“难倒”了不少大学生。学生普遍认为,给家里发短信、打电话就行了,没有写信的必要,再说也没多少话和父母说。
按理说,凭大学生的文化水平,无论如何也不该在这份“亲情作业”面前无从下笔。但就是这份看来十分容易的作业,却难倒了许多大学生。就在十多年前,书信仍是人们沟通联络的主要形式。然而随着现代通讯科技方式的普及,以书信互通信息、表达感情的方式日渐式微。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充分利用通讯科技无可厚非,但如果到了只会敲键盘、按鼠标的地步,完全抛却了手书文字承载的作用,这恐怕也不能说是社会的进步。
因此,这份家书作业并不是考大学生的文字功底、应用文的运用,而是考验他们对于亲情的态度。许多独生子女在被长辈亲情关爱的环境之中成长,觉得接受关爱心安理得,不知道感恩和回报。走上社会以后,这种情感缺失又表现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待人冷漠。从一封家书难倒大学生这件事上,整个社会应该引起反思。
繁 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