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市十一次党代会把“努力建设蓝天碧水的生态启东”,作为我市今后五年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建设生态启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力举措,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先进的生产力必须建立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发展模式,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追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最少化。积极开发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环境的承载力和竞争力。
建设蓝天碧水的生态启东,是树形象、提品位、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环境是不能引进的,市容环境是客商对启东的第一印象,它折射出一个地方干部群众的内在素质和精神风貌。一个脏乱差的城市,必然是令人失望的城市。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化了,形象好了,档次高了,品位高了,对外才能产生强大的磁吸能力,才能更多地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各种要素,并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因此,一定要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城市空气、地表水、噪音、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问题,创建一流的人居环境。同时,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农村的森林覆盖率,使城乡环境更加优美。
市民生态环境意识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生态启东的建设。创建生态启东,就要使“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本、环境是生产力”的环境价值观在市民头脑中牢牢扎根,认识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不仅损害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而且损害长远利益;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生活质量。要确立科学合理、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观,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崇尚自然”的浓烈氛围,自觉革除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种种陋习。按照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的总体要求,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用绿色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升华人们的境界,丰富人们的生活。通过开展“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增强城镇居民的环境公德意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植“生态村”,从而在全市上下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生态理念,向着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快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