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落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扩会精神
落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推动我市经济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就得找准并放大自己的优势,并把它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发展的集聚力。我市最大的活力在开放。引进“活水”,是扩大开放增强活力的不竭动力。
引“活水”,就要找到源头,广开“渠道”,让“活水”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三资”是“活水”之源。我们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投放到集聚境外资本、市外境内资本和市内民间资本上,努力形成外资、内资、民资齐头并进之势。今年上半年,我市利用外资总量明显增加,引资质量明显提高,节会招商成效显著。但是,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等个别指标距“双过半”要求还有脱幅。为此,我们一定要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咬定全年目标,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10亿元、工业投入80亿元的必成指标。
要使“活水”奔流不息,就必须清除“坝头坝埂”。近年来,全市上下确定了“环境是最大品牌”的理念,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抓。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不少鼓励投资和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兑现不及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绝对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全市上下要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浓烈氛围。要消除与企业老板交朋友是“傍大款”的思想顾虑,纠正社会上在这方面的不正确责难,理直气壮地与企业家广交朋友,深交朋友,真心实意地做企业家的知心朋友、发展挚友,满腔热情地为创业者引路、为投资者铺路、为企业家服务。
要使“三资”“活水”保持鲜活,防止“污染”十分重要。企业家来启投资,在启扎根、发展,优化政策环境和执法环境至关重要。近几年,我们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公开严明的执法环境,推行了重点建设项目“封闭运行”制度、检查准入制度、经济处罚申报制度和一次性投诉查实待岗制度,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但是,我市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要强化涉企收费管理,坚决制止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让投资者感到舒心、称心、安心,使启东真正成为人才汇集、各展所长、竞相创业的一方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