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江苏频道启东9月12日电 启东市江海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刘洪娟家境贫困,在市委书记沈振新的关怀下,在金双喜集团老总施冲的资助下,终于圆了大学梦,日前已去南京工业大学报到。我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刘洪娟上大学前,给所有关心支持她的人写了感谢信,以“生命不息,自强不止”为座右铭,表示要发奋苦读,立志成才,报效国家。那洋溢着感动、激情和对美好未来向往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她的良心,她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她对关爱她的家乡的社会责任心,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刘洪娟是生活中的不幸者,祖母年迈,父母多病,她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一个多月。幸亏江海中学帮助,才使她完成高中学业。每月100元的生活费,还不够其他同学的零花钱。学校小卖部里,初高中6年几乎找不到她的身影。对其他学生父母的陪读,她是多么羡慕。刘洪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读完了中学。没有金钱,使她懂得了金钱来之不易,培养了她勤俭节约的美德;没有父母陪读,但培养了她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这也为她大学毕业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像刘洪娟那样由不幸者成为幸运儿的人,在启东市有多少?这是个很难统计的庞大数字。近两 年,启东市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发起“托起明天的太阳”的捐资助学活动唤起了全市千万人的爱心。企业老总和全市干部群众慷慨解囊,使不少面临辍学的贫困生重新获得学习的机会,使不少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为学费发愁的学生跨进了大学的校门。捐资助学,培养人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启东市几乎所有受到资助已上大学的学子,都像刘洪娟那样,有个共同的心声: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攻读,早日成才,报效国家和家乡。这种信念,是自强不息的信心之源,是学好本领的不竭动力,是支撑他们早日成才的精神支柱。我们相信,启东的学子,一定不辜负家乡父老乡亲的厚爱,毕业后用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为启东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陈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