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江苏频道启东8月10日电 启东市机关作风暗访志愿者暗访到的情况在媒体上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曝光的单位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努力提升机关作风建设水平。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诚然可嘉,但笔者在欣喜之余也有些忧虑。
“亡羊补牢”,比喻在受了损失之后再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此举虽作为正面说法广为传扬,但“羊”毕竟已“亡”了,不可复得。“亡羊”者,很可能早已发现“牢”已破,但总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温驯的羊不会破牢逃走,于是就放松警惕。被曝光的单位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早已觉察,但往往碍于情面,或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而开一只眼闭一只眼。如用公车接送孩子,在不少单位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被暗访者碰到且曝光,才出现“亡羊”。还有在上班期间玩电脑、查股市等,在机关里绝非个别。这些问题在有些领导看来是小事一桩,平时不愿“小题大做”,被查到了才引起高度重视。这种“亡羊”了才“补牢”的作法不能不令人深思。
机关行风建设事关启东的投资环境,所以,市里全力推进该项工作。市环境办经常组织明查暗访,表扬先进典型,曝光反面典型,不失是一种好办法。可是,环境办不可能天天出去检查,更不能天天到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去暗访。即使能天天查,有些问题也不一定能碰巧遇上。所以,解决机关作风的关键还是在于各单位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要经常查看“牢”是否牢固,不能等“亡羊”后才去“补牢”。所幸的是,上次被曝光的单位不但对被曝光的事作出了整改,对有关人员进行了批评和处理,还举一反三,主动查找其它方面的存在问题。我想,上次没有被查或没有查到问题的单位,也该“触类旁通”,未雨绸缪,主动检查“牢”是否坚固。若用“亡羊补牢,未为迟矣”来搪塞,则迟早会因“亡羊”而被曝光,那时“迟矣”。
陈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