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江苏频道启东8月5日电 7月28日晨,两广西骗子在启东市汇龙敬老院附近把酷似人民币的冥票放在路旁,待曹某路过时,一人假装拾到“人民币”,欲与曹某平分。另一骗子假装失主寻找。“拾者”把“钱”放到曹某处,说到某地再分。为防曹携款逃走,“拾者”要曹用东西作保。曹取下了项链押给“拾者”。但曹到约定地点分“钱”时,骗子已不见踪影。类似骗局并不新鲜,这两个骗子的骗术也不高明,但为什么总有人上当呢?这不能不引人深思。
这些年,街头巷尾骗子多,骗术花样常翻新。不少上当者后悔莫及,但还是有人“前悔后继”。不要说用假外币调换人民币、拾到钱物主动提出与路见者平分之类的骗局屡屡得逞,就是早已老掉牙的廉价出售“金元宝”之类被新闻媒体揭露过不知多少次的骗术,照样还有人掉进陷阱。纵观这些骗子,都有个共同的手段,就是莫名其妙地“喜从天降”,以至有些人被“喜事”冲昏了头脑,慷慨解囊,以巨额现金或实物抵押购买,以期转瞬间能大赚一笔。面对不期而遇的“喜事”,受骗者往往忘记了“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的古训,以为发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见到骗子的“诱饵”就认作天上掉下的“馅饼”,乃至上钩,追悔莫及。
鱼嘴馋吞诱饵而丧生,人心贪尝“诱饵”而失财。为什么各种骗法能长盛不衰屡屡得逞?盖因受骗者洞察能力不强,只见“馅饼”不见“钩子”。所以,市民们遇到曹某这样“财从天降”的怪事,要多个心眼,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一些外地人的过分“热心”更要冷静分析。曹某幸亏及时报警才抓获了骗子,追回了失物,而多数受骗者往往是吃哑巴亏。此类事太多,见诸媒体的只是典型案例而已。由此可见,要打造“平安启东”,除了公安部门的努力外,广大市民不听谎言,不吞“诱饵”,也必不可少。
陈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