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洁
为了寻找心中的那片海,我们的民宿“寻海时光”诞生在了能看到江苏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启东圆陀角,伴随着“寻海时光”的脚步,近距离地去看那片海,去了解这座海滨城市——启东。
黄金海滩近处的海水黄绿相间,远处的似乎要蓝一些,是因为这里三水交汇,所以海水也是三色的。海面上有着大块大块的黑色投影,那是有云飘过。重读张爱玲,在她的作品《天才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懂得怎么看巧云,听苏格兰兵吹风笛,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张爱玲说她懂得欣赏“七月巧云”,七月看巧云,各地都有看巧云的风俗。那年正值七月,又遇台风,天气清润而善变,致使平日里看惯的云富有了灵性与奇巧。一个傍晚,一朵云过来了,痛快淋漓地下了一场雨,只是几分钟,云朵散去,又若无其事地天晴了。卷云,像羽毛一样,薄薄的轻飘飘的一层,细致而分散地高高漂浮着;积云,像棉花糖一样,软乎乎的,很立体的一大团,孩童时写作文还把这样的云比喻成绵羊群……云朵在风的吹动下堆叠变化,时而阴沉,时而轻飘,我还没来得及给它取名描述,转眼就已经远去了。这个场景让我想起闲云野鹤的王维有诗:“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走过田野望向远处天际,原本漫不经心闲散的云朵渐渐聚拢,夕阳穿过云层,云朵立马变成了云彩。夕阳的轮廓被光晕勾勒得尤其清晰,又大又亮,从金黄慢慢转为通红。 一层层厚厚的紫灰色云块像一席大幕垂在远处的天际,云朵被镶上了金边,无数道光刺穿云幕,射向金光闪闪的鱼塘和风中摇曳的芦苇。那一瞬间我理解了被摄影界称为“耶稣光”的神秘。
直至红彤彤、沉甸甸的夕阳缓缓落向地平线,紫色暮霭给大地罩上了纱帐,蛙声起来了,此起彼伏,风歇了,云也睡了。
此后在“寻海时光”的日子里,我们相伴吹着海风,坐看云卷云舒,不仅是七月的巧云,我们看遍了圆陀角四季变幻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