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
在启东农村,一粒小小的蚕豆,是最为普通和常见的粮食品种,而在今年91岁的东南警卫团老战士顾选文眼里,它却是战争年代装在干粮袋里最珍贵的食物。“没有‘炒蚕豆’‘山芋干’这两件宝,我们就没有力气消灭日本鬼子,打败国民党军队。”一捧蚕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分明就是革命战士的救命豆、战胜敌人的功臣豆。
诞生于1941年的东南警卫团,是中国共产党及粟裕将军领导的革命武装。8年间,东南警卫团主要活跃于启东县(现为启东市)及周边地区,同日伪和蒋顽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民族解放、启东新生建立了不朽功勋。其间,13岁的顾选文于1945年2月入伍东南警卫团,1948年11月转战淮海战役,身为侦察员、司号员的他九死一生,参与并见证了这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也对部队当年两大干粮之一的“炒蚕豆”,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
当年的启东农村,日寇入侵、蒋军来犯、匪患作乱,再加连年自然灾害和盐碱地特性,田地一般只能生长蚕豆、元麦、玉米、棉花、山芋、黄豆等粮棉作物。作为长期活跃于启东地区的革命武装,东南警卫团只能从中选取干粮。顾选文回忆,当年战士们的干粮袋里,基本以炒蚕豆和山芋干为当家食物,辅以炒黄豆、炒麦面(元麦粉)。只因炒蚕豆和生、熟山芋干无需另外生火蒸煮,又携带方便,能随时食用,即使遇水淋雨,也能在较短时间内不影响品质,更何况,两样食物民间存储量较为丰裕,可在行军打仗中得到及时补充。而相对于炒蚕豆与山芋干,无论玉米粉、元麦粉,都因怕潮湿雨淋,或需加工烧熟而难以担当干粮重任。
一粒蚕豆、一片山芋干,可是战争年代战士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救命粮、军队与百姓血浓于水的连心粮。顾选文记得,当年部队开进到哪里,甚至打仗到哪里,地下党组织的老百姓就将他们勒紧裤腰带节省下的炒蚕豆、山芋干送到哪里。逢年过节,或是打了胜仗,老百姓犒劳子弟兵的,往往又是带着他们体温的熟鸡蛋、炒黄豆,还有被战士们视为珍贵食物的麦面圆子和麦面烧饼。
一粒粒炒蚕豆、一片片山芋干,见证了军民情谊,给予了战士们强大的杀敌力量。许多往事,早已遗忘或淡忘,但91岁的顾选文却常常念叨,在东南警卫团4年,虽历经多次血战、经受万千险阻,都因为有了老百姓支持,总能吃饱肚子行军打仗。一捧炒蚕豆、片片山芋干,陪伴顾选文和战友们伏击日寇、消灭顽军、解放汇龙。他清楚地记得,1948年入冬,部队解放了启东全境,他要和战友们奔向淮海战场,临行前,17岁的他回到了久别的家中,父母、兄妹、邻居们依依惜别之余,给他最多最好的食物,还是一捧捧带着温度的炒蚕豆。
1955年,当兵10载的顾选文从朝鲜战场转业回乡,一年又一年,永葆革命传统的他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最珍惜当年陪伴他出生入死的那一把蚕豆、那一片山芋干。直到今天,每到初夏,他都嚷嚷着再尝一口家乡酥糯精香的炒青蚕豆,到了冬天,地产的红皮山芋及山芋干依然是他饭桌上的标配。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婿,先后参军入伍,为保卫祖国建功立业。而这一捧蚕豆和山芋,也因此成为顾选文家的红色传家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