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文化
陆志秋
吃过了腊八粥,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古镇吕四大街小巷的几个蒸红印糕的作坊里显得尤为闹猛,车来人往,大家守着米袋排队等候打粉。炉堂里的火旺得通红,上锅的蒸笼嗞嗞的响着冒着热气,桌台上刚出锅的红印糕散发出一股米香在空气中飘荡,沁人心脾。
过年蒸做红印糕是吕四的传统文化习俗,每块糕见方3~4厘米,上面印有红字,一笼糕中有的印有“福禄寿喜财”,有的印“状元及弟五子登科”,有的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喜鹊登枝早生贵子”,有的作坊还跟着时间老人的步伐翻出新花,如今是虎年,就制作龙腾虎跃、虎虎生威的版子。寿糕和喜糕是寿庆婚庆办喜事人家定做的,一般都是“福禄寿喜财”字样,因为这五个吉字包罗万象,无论开店办厂、经商务农各界都适用。每块方糕印一字,字的周边还有花草图案,因为字样图案都是红色的,所以当地人都称作红印糕,有的也称字糕,因为上面印有文字。
红印糕非常漂亮、非常喜庆,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做红印糕要用木刻制版,启东的木刻版画在全国很出名,吕四民间木刻制版历史久远,红印糕的制版制作很能说明。
吕四人家过年有祭祖习俗,到年三十夜把祖宗三代的遗像拿出来供奉在堂屋里,点上香烛摆上供品(有鱼肉水果糕点),每个遗像前放一个碟子,碟子里放一块红印糕供祖宗享用。祭祖时全家人洁手整衣、动作小心,严肃庄重,这名堂叫“上尊容”,上尊容是对祖辈的怀念,怀念先祖的艰辛创业,是做给后人看的,以示尊老爱幼家风代代相传。供像用的烛光昼夜通明,香烟萦绕,一直供到正月十五才熄烛止香把遗像小心翼翼地收藏好。这个名堂叫落尊容。落尊容的仪式也很规矩肃穆,这样的祭祖活动每年做一次,这是吕四民间的一种传统祭祖文化,供品中红印糕是必需品。
春节第一天,年初一早上,吕四人家习惯都吃红枣茶吃红印糕,寓意来年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甜甜蜜蜜,所以吕四过年蒸做红印糕生意特别繁忙。
吕四街上蒸做红印糕的有好几家,数朱遗根老人的家庭作坊最忙。他家在一条小巷里,酒香不怕巷子深,他家祖传加工红印糕已有几代,到他这一代已经做了几十年,每年从腊月初八吃过腊八粥后开始生火起灶开锅蒸红印糕,一直忙到大年三十。蒸红印糕有四道工序,首先用上好的茶米放在水缸里浸泡十个小时,捞出来滤干四小时后用机磨打成粉,接着把米粉均匀地洒在木笼格里,笼格三十公分见方有把手,底部是条形竹片,铺上一层白纱布,竹片间有缝隙好上蒸气,米粉洒满沿笼格上口刮平,在木刻制版的木板上洒上红粉,把木板一扣在笼格面上,用槌子轻轻敲打木板,使红色的图案字样清晰地印在上面,这样一笼红印糕生样就做好了。接下来把笼格放到锅灶上蒸,蒸糕师傅要掌握火候和时间,一般一笼糕蒸五分钟米糕就熟了,做样和蒸糕这两道工序是技术活,得有经验的师傅做。最后把热气腾腾的笼格倒在桌台上倾出红印糕,收桌师傅动作麻利迅速把一块块糕分开,並用双手把两块合在一起做成和合糕,上面两面都有红色的图案文字。一笼糕有25块、36块、64块根据需要有三种规格,多的人家有蒸几十笼,有的送人有的待客有的要吃到来年清明,满满的都是喜庆话。
红印糕,寻常百姓家的过年糕、吉祥糕,迎着虎年,我给读者给吕四开港的建设者们送去这“红红虎虎”吉祥如意的红印糕,感谢这些远方来的在启东在吕四立足生根的新启东人新吕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