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聆张老话初心
时间:2021-07-01 A+   A- 举报

□ 蒋长云

“姓名:张淑英,性别:女,出生年月:1934年5月,党龄:72年,岗位:离休干部……人物标签:光荣在党50年。”市分行组织部发来的“百名党员话初心”电视片入选上镜人物表上,就是这样平实、严谨地表述着张淑英老人的基本情况。

“百名党员话初心”是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与新华日报社联合筹拍的一个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专题电视片。这100名党员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全省工行系统各个时期的优秀党员代表。工行南通分行共有8名党员入选,他们中间有“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一等功”的战斗英雄。张老是离退休党员中的唯一代表。

一位88岁的长者前辈、一位在党72年的老革命,让我顿生无限崇敬。作为此次南通篇拍摄的具体组织者,我觉得应马上拜见张老,作先期采访,以此确定本次拍摄的脚本框架。

在分行离退休人员管理部周宝宁总经理的联系下,我们及时在寓所见到了张老和她的老伴、92岁高龄的尹克方老先生。张老的女儿、南通电视台早期新闻主播尹雪平大姐,也专程来配合我们。两位耄耋老人的住所十分宽敞整洁,阳光充沛,窗明几净。张老第一眼就给我很亲切、很慈爱的感觉,她身材略胖、头发花白,穿着很宽松的夏装,精神饱满、步履矫健,一点没有年近九旬的样子。我们围坐在一起,听张老用软糯的通东话娓娓而谈她的革命史。尹大姐则陪坐在一旁,不时为我们翻译一些生僻的方言。

张老说:“我是解放战争当中参加革命的,那时国民党反动派的部队正在节节败退,也是他们作垂死挣扎、最穷凶极恶的时候。反动派下乡来样样做得出!杀人、抢劫,看到什么抢什么。我家帮人家织一段布,还没织好,就给他们抢走了。我们老百姓都非常痛恨他们。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只有14岁,介绍我入党的一个女同志是个小脚。上级来通知、组织群众、跑情况(送情报),她行走不便,我年纪轻,跑得快,她的工作就大多由我来完成,到处通知人,组织群众。她看我作了很多的贡献,就介绍我入党,我15岁就入党,也可以说是火线入党。解放前我担任过乡妇女干部,积极组织广大妇女做军鞋、送军粮,参加了渡江战役支前工作。当时我们的口号就是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那时我们的革命群众情绪非常高涨,因为吃过反动派的苦,所以非常积极,都不怕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后来我参加了土改,又到南通地区复员军人办事处工作。1950年12月,组织上又把我调到银行,从此我就在银行工作,直到1989年在工行离休。我刚刚到银行的时候,工作非常艰苦。工作多,人手少,而且没有电,天天晚上在煤油灯下做事,有时为了一分钱轧不平就干通宵。起五更睡半夜是常有的事。我记得60年到61年我在东社的一个营业所工作,只有我一个人,又是会计,又是出纳,又要管库,早上晚上都要搬沉重的钞票箱。发热39度,嘴角起泡,也照样挺着。当时总认为再怎么苦也没有战争年代那么苦,所以也想不到要休息……”

我对通东话还是有点语言障碍,尽管尹大姐在一旁翻译,我听得还是有点吃力。张老的语调是平和的,那是一种见过大风大浪、经历过百般艰辛后的大度平和。这种云淡风轻式的平和,更能让人感觉到一个老革命对峥嵘岁月的自豪和浸润到了骨子里的坚毅。

这次预采访,让我确立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以南通各个革命时期留下的红色教育基地为系列场景的拍摄大纲。省分行对这个拍摄计划颇为满意,甚至给其他地市行作借鉴,并明确提出,南通篇要突出以张老为重点。

6月10日,新华日报社的摄制组来通正式拍摄。天公不作美,那天上午有阵雨,有时雨势还特别猛。我正担心张老能不能按时来钟楼广场拍外景。8点20分,88岁的张老、92岁的尹老、以及两位女儿比预先通知的时间提早了10分钟来到了现场。这让我们、包括摄制组的小年轻都十分感动。张老冒雨在广场上参加了重温入党誓词的集体拍摄,并在广场的观光长廊里接受了近半个小时的采访。我当时的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希望采访能充分一些,能把这个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的素材呈现好;另一方面,又很舍不得让张老再经受这额外的“风雨洗礼”。很希望这户外的采访尽快结束,而张老依然很慈爱地说,没关系的,不要紧的,能坚持的,继续拍。

现场,一个90后的记者问张老,奶奶你今天在雨中重温了入党誓词,和你当年革命时期入党宣誓的时候,心情有什么不一样吗?我在一旁很捏了一把汗,所谓心情难于捉摸,相隔了72年的心情,怎么比较呢。

张老未加思索,微笑着说“今天我在这里宣誓的时候,我们的理想已经实现了,反动派打跑了,我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现在你看,南通发展得多好啊!以前的街道,只有那种小推车能过去,现在是六车道这么宽的大道,这没法比啊。你看面前的人民路,都是汽车,现在家家都有汽车,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实在的当时我们出来革命,想不到现在有这么好的生活。我当时入党的时候,全国还没有解放,还没有渡江,对理想的实现还比较渺茫,到底如何推翻旧中国、如何打过长江去、反动派到底能否被彻底打垮,说实话,感觉还不十分确定。那时候组织开会还是秘密的。我父亲察觉我晚上常出去,就问我是不是参加了共产党,并担心地说,参加共产党,要不怕死也不怕杀头的!我说,我不怕,我不怕杀头”。

多么朴素真实又令人动容的回答,我忍不住上去和张老来了个感动的拥抱,并特别嘱咐摄制组拍了一段张老和尹老手挽手走过钟楼广场的美丽、回望南大街的繁华的视频。这可能就是张老所谓的革命时怀惴的“理想”景象。

自从接到这个拍摄任务,结识张淑英前辈以来,张老慈爱的神情,眼镜片后面总是微笑的坚毅的目光,以及她所描述的14岁时的模样一直在我眼前闪现。70多年前,这个14岁的乡村小姑娘,怀着对凶恶抢劫者的真切仇恨,始于对小脚女同志的善意帮忙,看似偶然却又必然地走上革命道路。她的初心,她的爱憎分明的情感,乐于助人的善良,关键时刻挺得出来、豁得出去的果敢坚毅,不正是我们党的初心质朴而鲜活的元素么!

我们在此祝愿张老尹老这对盛世耄耋健康长寿!祝愿我们伟大的党永褒青春、不断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