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压岁钱
时间:2021-02-01 A+   A- 举报

灯下漫笔

话说压岁钱

沈晖

元旦的钟声刚刚敲过,春节的脚步已经清晰可闻。过年了,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准备过年给儿孙们多少压岁钱?

谈起压岁钱,从现在来讲,也就是过年给儿孙们发红包。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收入之间的差异,因此想法也各不相同。一位50多岁的老哥说,今年我收入蛮好,准备给孙子一个大红包,1万元;还有年逾70的退休工人,他准备拿出月工资的一半,给三个孙子孙女,每人500元;另一个60多岁的大姐说,我有3个孙子2个外孙女,准备给5个小宝每人200元,意思一下好了。

红包究竟给多少,也没有标准。我的孙女还小,人家总认为我退休工资不低,肯定会给孙女不少。其实,给幼辈发红包,并非是追求红包厚薄,而是增添节日氛围而已。

小时候从我记事起,爷爷、外公早年去世。每逢春节来临,总盼父母来发压岁钱。在那六七十年代,农村经济比较贫穷,除大年初一、初二吃上几顿鱼肉白米饭外,其它时间不来客人就吃玉米粞粥。因此,子女多的,只有五分、一角压岁钱。我的父母总在年三十晚上才给五、六角压岁钱。当然,很少看到钱的我也如获至宝,常常在第二天,用纸折成票夹珍藏起来,并在小伙伴中攀比、炫耀,又舍不得花。虽说过几天,父母变着法子将你钱又骗去,说给你保管,因为那时家里穷,因而压岁钱交出去也算心甘情愿。

虽说,现在大家经济条件好了,但并非是给孩子的红包越多越好,而是应该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德,勤奋、节俭的好传统、好家风放在首位,而不能培养子孙自私、贪财的品质。我认为,只要有意义,春节了,你给孩子们做一个玩具、买一袋糖果、甚至买一本书、买一支笔也何尝不可。老人们经济收入也有限,尤其是老人年老力衰,更要注意自身保养,衣食住行不可马虎,千万不能只考虑面子而丢了“里子”。